黄土高原有一座城,处黄河中游,位塞上咽喉,它是五千年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人文始祖黄帝于这里长眠;它是中国革命的圣地,中国革命之火从此处向全国蔓延,它就是延安。
延安在革命战争年代曾是中国共产党的指挥中枢和战略后方,中国共产党在这里运筹帷幄,作出了关系中国革命前途命运的一系列重大决策,为夺取全国政权奠定了坚实基础。这里孕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辽阳职业技术学院延安班学员们在延安合影
在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为进一步加强学习党史,深刻学习和领会延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辽阳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决定举办“辽阳职业技术学院雷锋式职业人素质能力提升培训暨党史学习教育延安班”。在院党委的号召下,全院师生踊跃报名雷锋式职业人评选,经各党总支推荐,党委教师工作部和党委学生工作部初选,院党委审核,最终35名雷锋式教师标兵和雷锋式大学生标兵参加此培训班。5月16日,由党委书记闫德荣,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杨振永带队,团委副书记王译晨任班长,全体培训班学员在延安干部培训学院安塞基地进行了为期六天的专题培训。
在六天的培训中,学员们参与了讲座教学、现场教学、情景教学和体验式教学等形式多样的教学课程,在深入实地见证历史、感怀变迁中,进一步锻炼作风、坚定信仰。
聆听历史,回顾烽火岁月
党中央在延安度过了艰难困苦,却又团结向上、自力更生的十三年。在这十三年里,党领导中国人民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开启了解放战争的序幕,完成了质的飞跃,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形成,毛泽东思想逐渐成熟。延安,成为了全国进步人士和外国友人心驰神往的地方,全国精英的聚集之地。

领导为培训班授旗
5月17日上午,培训班在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声中正式拉开帷幕。辽阳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闫德荣,辽阳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杨振永,延安干部培训学院安塞基地常务副主任范光东出席了开班仪式并讲话。最后,双方领导共同为培训班举行了授旗仪式。

刘光胜教授进行“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专题教学
开班仪式结束后,延安党校刘光胜教授向学员们讲述《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通过讲座,我们仿佛回到了艰苦卓绝的延安十三年。在这个十三年里,党中央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明确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立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奠定了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战胜一切国内外敌人的基础。
现场学习,感受革命历程
在现场教学培训中,学员们先后参观了延安革命纪念馆、王家坪革命旧址、枣园革命旧址、杨家岭革命旧址、宝塔山,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工作生活7年的梁家河村。我们通过现场观看革命文物和现场解说,近距离感受革命先辈的革命历程和习近平总书记的丰华年月。

延安革命纪念馆
延安革命纪念馆位于王家坪,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一号工程”之一。纪念馆内的大量文物,诉说着当年的峥嵘岁月。学员们认真聆听,仔细观摩,对党的发展的艰辛历程有了深刻的认识。在纪念馆广场,培训班的全体成员们再次高举右拳,重温了庄严的入党誓词。

培训班学员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广场重温入党誓词
在杨家岭、枣园等革命旧址,学员们参观了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先辈的旧居。我们感叹革命前辈艰苦革命的同时,也为党的伟大而自豪,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论联合政府》、《新民主主义论》等一篇篇指引全国革命的篇章从这里诞生,党从延安领导中国人民一步步走向胜利,靠的就是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无私忘我、一心为民的精神。


杨家岭 中央大礼堂“中共七大会址”


一堂生动的党课 —— 闫书记、杨书记在枣园、杨家岭革命旧址为学员们“现场教学”

培训班在枣园革命旧址合影
“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宝塔山是革命圣地延安的重要标志和象征。学员们循着先辈的足迹登上宝塔山,感怀岁月变迁,深刻体会党带领全国人民从贫困到富强的前行过程。如今的宝塔山下,现代化的延安拔地而起,人民的生活愈加幸福,这也正是党的坚强领导的具体体现。

培训班在宝塔山下合影
从宝塔山下来,培训班学员又集体观看了舞台剧《延安保育院》。该剧通过先进的技术营造出近乎真实的场景,讲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延安保育院的先辈为了保护革命后代前赴后继、英勇献身的感人故事。学员们感慨万千,尤其是学生们更是激动不已,纷纷表示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把握时光,好好学习,更好地报效祖国。

观看大型红色情景剧《延安保育院》
培训班学员在四八烈士陵园,怀着沉痛的心情缅怀那些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而献出生命的先烈。陵园中央矗立着的高大汉白玉纪念碑,令人敬仰万分。通过讲解和参观,我们对那些牺牲的革命先烈肃然起敬。他们牺牲时,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但是为了革命和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他们无畏牺牲,正是有这些前赴后继的先烈,才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毛泽东主席为这些烈士亲笔题词,“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


培训班学员在四八烈士陵园为革命先烈敬献花篮
我们应该珍惜这个时代,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履职尽责,努力工作和学习,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强大,随时准备为祖国的尊严而战斗。
梁家河,总书记的知青岁月
梁家河,曾经是延安市的一个贫困的偏僻乡村,如今已经成为全国农村治理示范村。1969年不满16岁的习近平总书记作为知青来到这里,度过了7年时光。在这7年里,他与群众一起吃玉米团子,住窑洞,睡土炕,打坝挑粪,建沼气池,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学员们认真聆听总书记在梁家河的知青经历
培训班成员来到梁家河,认真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然后参观了总书记住过的窑洞,观看了一张张历史照片和一件件往昔的实物。这些实物和照片,真实再现了不满16岁的习近平总书记当年从北京来到梁家河与乡亲们同甘苦的风雨历程。


总书记在梁家河时居住过的窑洞
七年的插队生活让他树立了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初心,奠定了他治国理政的立足点,形成了他以人民为中心的出发点。正是这种源自内心深处的“为人民服务”的立场,使得习近平总书记把“人民过上幸福生活”作为治国理政的目标。


参观梁家河知青旧居,了解当地生产现状
通过梁家河的学习,每名学员都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表示要将感知感悟的精神融入实际工作和学习中。

学员们在梁家河村村史馆前合影
激情黄河,荡涤内心灵魂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多少年来,见证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发展历程。“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的黄河精神,将中华民族凝聚在一起,战胜一切艰难困苦,让我们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党的领导下,我们更加以我是中国人而自豪。

学员们在黄河壶口瀑布前激情演绎“黄河大合唱”
培训班在黄河壶口瀑布齐声合唱“黄河大合唱”,让激情随着黄河的怒吼声,响彻黄土高坡,激发民族情怀,让民族魂荡涤我们的心灵。
切身体验,践行南泥湾精神
1941年,在日寇和国民党顽固派的双重封锁下,以及自然灾害造成的困难,延安地区生活极为艰苦。党中央发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组织起来,开展生产运动的号召,王震旅长率领三五九旅屯垦南泥湾。在“一把镢头一支枪,生产自给保卫党中央”的口号下,全旅指战员立志将荒凉的南泥湾变成牛羊满川、麦浪起伏的陕北江南。南泥湾精神是延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内核,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战胜困难,夺取胜利。

培训班学员们在南泥湾党徽广场合影
培训班成员在南泥湾,开展体验式学习活动,南泥湾历史展览馆中,一张张黑白照片,展示着生活的艰苦,也迸发出革命人冲天的乐观精神,正是在党的领导下,团结一心、奋发自强的革命斗争精神,才让前辈们战胜国内外一切艰难,走向革命胜利。


参观南泥湾大生产展馆
在生活富庶的今天,艰苦朴素的精神不能丢,面对祖国周边的一切反动势力,我们只要坚定不移、自力更生、坚守南泥湾精神,就能让我们强起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学员们在南泥湾实践教学基地重温革命岁月,凝聚团队精神
在接下来的南泥湾精神素质提升实践中,学员们通过一系列的团体实践活动,感受当时艰苦的生活环境,也同时锤炼集体主义精神、革命乐观精神和艰苦奋斗的意识。
传承延安精神,激励奋斗之志
身临其境,方知初创之艰难;瞻仰故地,更感先烈之崇高。
5月20日晚上,培训班举行了结业仪式。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杨振永做总结讲话,对延安培训学院安塞基地的周密安排和周到服务表示感谢,对学员们的表现和学习情况表示肯定,对学员们未来给予期望。


党委书记闫德荣,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杨振永为优秀学员代表颁发结业证书
5月31日,延安培训班所有成员和党委学生工作部全体教师齐聚图书馆2楼会议室,召开“传承延安精神,激励奋斗之志”总结座谈会。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杨振永主持座谈会
贡嘎顿珠、常存彪等8名师生结合自己切实体验对此次培训做经验总结和分享。


培训班学员分享延安学习心得
大家一致认为党的坚强领导,以及党秉持的延安精神,是我们革命胜利和民族振兴源源不断的力量,我们要时刻牢记党的艰苦卓绝的革命历程,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在自己学习和工作岗位上,脚踏实地、实事求是,践行延安精神,让我们的学校和个人共同成长,为国家强大和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党委书记闫德荣作本次延安培训班总结
党委书记闫德荣做总结讲话,强调“延安”精神是我们党,我们每个人的巨大精神财富,在世界纷繁复杂的今天,我们时刻要以这种精神磨练自己,传承学院“让优秀成为习惯,做雷锋式职业人”和“同心共结石榴籽,职院民族一家亲”的育人理念。培训班结束了,但学员们要继续发扬和传承红色基因,在各自不同的工作学习岗位上发挥作用,“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学习延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文字来源:团委
图片来源:党委宣传部